10.10 世界精神卫生日- 关爱青少年 呵护青春心灵 让孩子们幸福的像花儿一样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今年我国的节日主题是“青春之心灵 青春之少年”,聚焦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旨在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教育,帮助儿童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协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处理碰到的情绪问题;号召各级政府部门、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加强合作,共同创造更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
根据最新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我国青少年的抑郁症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17.2%,重度抑郁7.4%。换言之,大约4到5名青少年中,就有1名出现抑郁症状。
而国内儿童的抑郁检出率目前仍缺乏大样本数据。根据抑郁检出率随年级升高而升高的规律,儿童的抑郁比例应该会略低一些。
这么严峻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早就引发了国内各界人士的关注,包括这个青少年群体本身。
伴随着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的增加,青少年自杀事件也频频发生。
如何帮助
自杀高危中的青少年
许多青少年并不会跟成年人沟通自己的自杀念头,因此及时识别至关重要。有以下征兆的青少年可能处于自杀危机中

近期自杀未遂的青少年是自杀死亡的极高危人群;

情绪上变得不稳定或明显的心情很差;

人际关系变差;

睡眠困难;

学习成绩显著下降,或出现逃学、在课堂上捣乱等行为;

出现酗酒、使用毒品等行为;

近期遭遇重大生活事件,或长期存在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学业等方面的困难;

出现“活着真是很辛苦啊!”“真想死了算了!”“我要是死了,我的XX东西就留给你……”等言语,尤其要留意青少年的社交媒体(如微信朋友圈、QQ、微博等)上的发言。
对处于困难中的青少年要表达足够的关心,多利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如“我注意到你最近好像遇到一些困难,能跟我谈谈吗?”“我觉得你好像精力不足,上课犯困,你最近睡得怎么样?”等,来获得青少年的回应。在交谈中要表现出对青少年的尊重、理解、无条件支持。
讨论自己的负性情绪和体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有耐心。可能需要多次尝试,青少年才会真正打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当已经和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关系,确认青少年处于自杀高危当中,就可以直接询问他/她有没有自杀的想法。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问“你有没有想过自杀?”是很困难的,很难说出口。但是直接询问自杀念头非常重要。因为这会给青少年坦率地讨论自杀问题的机会,也就给了我们评估他/她的自杀风险有多高的机会,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下一步如何提供帮助。
许多研究和实际临床经验都表明,直接询问一个人有没有自杀想法,并不会导致他/她变得想自杀。
遇到困难和痛苦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出现自杀的想法。如果这些想法只是短暂的、一过性的,没有自杀计划或自杀准备,说明个体的自杀风险较低。
如果长期存在这些想法,想好了用什么方式自杀,准备好了所需条件,甚至已经尝试过自杀,那么个体即刻自杀风险较高,需要通知青少年的家人、老师等,并说服家人尽快送其到精神科就诊,接受积极的治疗。在发现即刻自杀风险到送至医院就诊的这段“窗口期”,要特别注意预防自杀,应24小时专人看护,去除环境中所有可能用于自杀的工具,并注意安抚其情绪。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我们在此倡议:希望社会、家庭、相关的医疗机构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加强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培养积极健康心理品质,开发身体心理潜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赤峰松山医院精神科位于门诊楼三楼西侧。
诊疗范围: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3.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4.精神分裂症、偏执性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持久妄想性障碍、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感性性精神病、分离情感性精神障碍);
5.心境障碍;
6.分离性障碍;
7.神经症性障碍(恐惧症、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及慢性疲劳综合征);
8.应激相关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性障碍);
9.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 ;
10.人格障碍;
11.精神发育迟滞;
12.儿童特定心理功能发育障碍;
13.儿童期情绪与行为障碍。
心理咨询电话:0476-8448012
急诊急救电话:0476-8440120
赤峰松山医院精神科全体医护人员竭诚为您服务!
(点击查看大图)
▲撰稿 | 精神科 王书昕
▲编辑 | 宣传科
▲审核 | 医务科 尹凤蕾

联系我们
院办电话:0476-8449699
地址:赤峰市松山区松山大街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