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心灵港湾,共享健康人生】——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2025年10月10日
我们迎来了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今年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
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份庄严的承诺和一幅我们共同努力的蓝图。它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行动,打破偏见与隔阂,让心理健康的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一个心灵。
一、正视现实:
心理健康是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情绪困扰和心理波动。学业压力、职场竞争、家庭关系、社会变迁……这些都可能成为我们心理天平上的砝码。感到焦虑、抑郁、失眠、疲惫,并非意志薄弱或性格缺陷,而是心灵在向我们发出需要关爱的信号。
我们需要树立一个核心认知:出现心理问题,就像身体会感冒发烧一样,是一种常见的生命体验。主动寻求帮助是关爱自我、勇于负责的智慧表现,而非羞耻之事。
二、破除“污名化”:
用科学和关爱取代误解与歧视
长期以来,社会对精神心理问题的“污名化”是阻碍人们寻求帮助的最大屏障。许多人对“精神疾病”一词充满恐惧与误解,将其与“危险”、“不可控”错误地划上等号。
它不是“想不开”:抑郁症等心境障碍有其复杂的生物、心理和社会成因,并非简单的“钻牛角尖”。
它不是“性格古怪”:强迫症、焦虑症等是真实的疾病,需要专业的诊断和治疗,而非简单的“劝他想开点”。
它更不是“丢人的事”: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精神心理问题患者,会加深他们的痛苦,使其在沉默中独自挣扎。
三、我们每个人可以做什么?
从“我”到“我们”
实现“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的宏伟目标,不仅需要政府和医疗体系的努力,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
作为个体,您可以:
关爱自我:像关心身体健康一样关心情绪。每天留出片刻与自己独处,通过正念冥想、运动、培养爱好等方式为自己充电。允许自己有情绪,并学习健康的宣泄方式。
勇于求助:当感到情绪持续低落、无法自行调节,并影响到工作和生活时,请把求助看作是一种勇敢和智慧的行为。记住,求助是强者的表现。
学习知识: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常见情绪问题的表现和应对策略,做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作为亲友、同事、邻居,您可以:
倾听与陪伴:当身边的人向你倾诉时,请给予不加评判的倾听和真诚的陪伴。有时候,一句“我在这里陪你”胜过千言万语。
消除歧视:用理解和关怀代替猜测和标签。不传播、不强化对心理问题的污名化言论。
传递资源:如果您了解可靠的心理服务资源可以善意地分享给可能需要的人。(医院精神心理科等相关科室)
202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更加包容、温暖和健康的未来。
让我们携手并肩
从理解开始
从行动出发
共同拆除横亘在心与心之间的围墙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需要的时候,被温暖的光照亮,都能享有那份本该属于我们内心的宁静与丰盈!
因为,每一个心灵的安康,都值得被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