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展性进展,与肺脏对吸入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的特别炎症反响有关。COPD 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调查,慢阻肺是我国2016年第5大死亡原因,2017年第3大伤残调整寿命年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病死率和死因的最新预测数字显示,随着发展中国家吸烟率的升高和高收入国家人口老龄化加剧,慢阻肺的患病率在未来40年将继续上升,预测至2060年死于慢阻肺及其相关疾患者数超过每年540万人。
慢阻肺的主要诱因有:吸烟、大气污染、感染、过敏因素等,
遗传因素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对慢阻肺的易感性。
慢阻肺患者早期多以慢性咳嗽、咳痰为起始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直至疾病晚期才出现活动后气急、呼吸困难等表现。为提高慢阻肺的早期诊断率,对于有咳嗽伴多痰症状且存在危险因素接触史的人群,都应进行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测定是诊断和评估慢阻肺病情的“金标准”。此外,X胸线片和胸部CT有助于鉴别其他与慢阻肺症状相似的疾病;心电图可检测有无心律失常、右心肥大等情况;血气分析有助于判定有无呼吸衰竭,为治疗提供指导。
慢阻肺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虽然目前尚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戒烟是防治慢阻肺最有效的方法,能够显著减缓肺功能的下降速度。同时,应减少不洁环境和职业的暴露,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对于已经患有慢阻肺的患者,要加强自我监控,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和相关指标的检测,减少急性发作次数。预防感染是减少慢阻肺急性发作的主要措施,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在流感高发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
长程氧疗(每天吸氧>15小时)可确切地提高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存活率。支气管扩张剂和皮质类固醇可以有效针对慢阻肺的主要发病环节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但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总之,通过全面的预防、及时的治疗和有效的自我管理,慢阻肺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享受正常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