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过敏防治周】气候、环境与健康:探索过敏防治绿色解决方案
2025年8月11日至17日,是第10个“中国过敏防治周”,今年的主题是“气候、环境与健康:探索过敏防治绿色解决方案”,核心聚焦气候变化背景下过敏性疾病防治的新挑战与新机遇,凝聚专业力量、社会资源与公众共同构建过敏防治绿色屏障,意识,通过“中国过敏防治周”,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过敏防治领域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等。近年来,我国过敏发病率显著上升,儿童哮喘、花粉症等问题尤为突出。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是过敏激增的重要推手。
气候与环境如何加剧过敏?
1.花粉季延长,浓度升高
全球变暖导致植物花期提前或延长,花粉释放量增加。例如,北方地区的蒿草花粉、南方的梧桐花粉过敏患者逐年增多。
2. 空气污染“助攻”过敏原
汽车尾气(如PM2.5、二氧化氮)会破坏呼吸道屏障,增强花粉、尘螨等过敏原的致敏性,甚至诱发哮喘急性发作。
3. 极端天气的连锁反应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可能引发霉菌滋生,而干燥高温天气则加剧尘螨繁殖,进一步威胁过敏人群健康。
绿色防治:
从个人到社会的解决方案
个人防护:减少暴露,科学应对花粉季:外出佩戴口罩、眼镜,回家后冲洗鼻腔;关闭车窗和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
环境干预:低碳生活,共建健康生态绿色出行:减少机动车使用,降低尾气排放。 城市绿化规划:减少种植高致敏植物(如柏树、杨树),优先选择低敏树种。室内环境:避免过度装修,减少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的暴露。
医疗创新:精准诊断与绿色疗法过敏原检测:通过分子诊断技术明确致敏蛋白,避免盲目忌口。 免疫治疗(脱敏治疗):针对尘螨、花粉等过敏原的舌下或皮下脱敏疗法,有望实现长期缓解。 中医药探索:部分研究提示,黄芪、防风等中药可能调节免疫平衡,但需遵医嘱使用。
未来展望:多方协作,守护呼吸健康
过敏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
政策层面:加强环境治理,制定过敏性疾病防控指南。
科研机构:研发低副作用药物和环保型抗过敏材料。
公众参与:提高认知,早筛查、早干预,避免过敏进展为慢性疾病。
十年坚守,初心未改!2025中国过敏防治周呼吁每一位公众:关注环境变化,选择绿色生活方式,守护我们的呼吸健康。过敏不仅是医疗问题,更是环境与健康的交叉课题。从日常防护到绿色生活,每个人都能为减少过敏贡献一份力量。
(图片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侵删)